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原句注釋:讀書讀得多了,腦子里積累的東西也就多了,寫起文章來,自然得心應手,如神來之筆。
出處: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唐代杜甫
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愿卜鄰。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
賞析:全詩不僅成功地運用了對比和頓挫曲折的筆法,而且語言質樸中見錘煉,含蘊深廣。如“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道盡了世態(tài)炎涼和詩人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一個“潛”字,表現(xiàn)悲辛的無所不在,可謂悲沁骨髓,比用一個尋常的“是”或“有”字,就精細生動得多倍。句式上的特點是駢散結合,以散為主,因此既有整齊對襯之美,又有縱橫飛動之妙。所以這一切,都足證詩人功力的深厚,也預示著詩人更趨成熟的長篇巨制,隨著時代的劇變和生活的充實,必將輝耀于中古的詩壇。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下一句是“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p>
出處:“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原文如下:《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唐·杜甫
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愿卜鄰。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主上頃見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頌佳句新。
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
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釋義:
有錢人家不會餓死,但我們這些讀書人卻延誤了自身。你靜靜的聽吧,我把我的故事陳述給你聽。我在早年時候就充當參觀王都的來賓。我讀了萬卷書,下起筆來仿佛筆是活的有神韻。我的辭賦能與揚雄一較高低,我的詩篇可跟曹植不分上下。李邕想與我見面,王翰愿意結交我為近鄰。我自認為是一個杰出之人。輔助君王使他的成就在堯舜之上,要使社會風氣變得敦厚樸淳,平生的抱負全部落空,憂愁歌吟,決不是想退隱。騎驢行走了十三年,過了不少苦日子。不久被皇帝征召,忽然感到大志可得到展伸。但自己像飛鳥折斷了翅膀,又像鯉魚躍不過龍門。我很慚愧,你對我深情厚誼,我深知你待我一片情真。把我的詩篇舉薦給朝廷的百官們,朗誦著佳句,夸獎著我作的詩篇。想盡辦法讓別人提拔自己,卻又難忍受像原憲一樣的一文不名。我怎能這樣自暴自棄,老是原地踏步的廝混。我要向東奔入大海,即將離開古老的西秦。我留戀巍峨聳立的終南山,還要回首仰望渭水之濱。想要報答你的“一飯之恩”,想辭別關心我的許多人們。讓我像白鷗出翱翔在廣闊的云間,飛翔萬里有誰能把我束縛縱擒?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48年(唐玄宗天寶七載),韋濟任尚書左丞前后,杜甫曾贈過他兩首詩,希望得到他的提拔。韋濟雖然很賞識杜甫的詩才,卻沒能給以實際的幫助,因此杜甫又寫了這首“二十二韻”,表示如果實在找不到出路,就決心要離開長安,退隱江海。杜甫自二十四歲在洛陽應進士試落選,到寫詩的時候已有十三年了。特別是到長安尋求功名也已三年,結果卻是處處碰壁,素志難伸。青年時期的豪情,早已化為一腔牢騷憤激,不得已在韋濟面前發(fā)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