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圖衍生自中國古代的《河圖》與《洛書》,傳為伏羲所作。其中《河圖》演化為先天八卦,《洛書》演化為后天八卦。八卦各有三爻,“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分立八方,象征“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事物與自然現(xiàn)象,象征世界的變化與循環(huán),分類方法如同五行,世間萬物皆可分類歸至八卦之中,亦是二進制與電子計算機的古老始祖。
八卦最先由伏羲在洪洞卦地村所創(chuàng),因為此村四面環(huán)山,又有八個村莊分布于四周,而且均相隔八華里,形似卦底。伏羲以景畫卦,故創(chuàng)八卦圖。此圖由周文王在伏羲所創(chuàng)八卦圖的基礎上演變而來。八卦圖位于洪洞大槐樹景區(qū)的中軸線上,取意“根在洪洞”。
古代戈意圖案。《太平御覽》:“伏羲坐于方壇之上,聽八風之氣,乃畫八卦?!币浴啊睘殛?,以“--”為陰,組成八卦: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艮為山、離為火,兌為澤,以類萬物之情。八卦分據(jù)八方,中繪太極之圖。《易傳》認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xiàn)象,并認為“乾”和“坤”兩卦在八卦中占特別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切現(xiàn)象的最初根源。八卦最初是上古人們記事的符號,后被用為卜筮符號。古代常用八卦圖作為除兇避災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