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張璐)今天(4月20日)起,“形意萬千——漢字文化大觀展”在頤和園博物館開展。展覽匯集了國內(nèi)11家文博單位90余件(組)文物展品,其中,唐顏真卿書《羅婉順墓志》為國家一級文物,也是首次來京展出。展覽將持續(xù)至8月13日。
4月20日,頤和園博物館,觀眾參觀“形意萬千——漢字文化大觀展”。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2010年,聯(lián)合國將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的“谷雨”確立為中文日,紀念傳說中倉頡造字的貢獻。此次在“谷雨”時節(jié)開幕的展覽,也是2023年“聯(lián)合國中文日”的重要文化活動內(nèi)容。
本次展覽以漢字文化與書法藝術發(fā)展傳承為主線,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淵源流變”,展示從早期刻畫符號到漢字體系的形成以及古文字的演進過程,展現(xiàn)甲骨文、金文和篆書中記載的先民歷史記憶和生活體驗。第二部分“書臻妙境”,展示漢魏之后代表不同時期書體和書法流派的文物,表現(xiàn)帖學、碑學及篆、隸、楷、行、草中蘊藏的中國書法美學,尤其是顏真卿對后世書法藝術發(fā)展的影響及各書法風格流變。第三部分“載書傳道”,展示與書寫工具、書寫介質(zhì)及印刷技術變革相關的文物,展現(xiàn)漢字在文化傳播和文明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4月20日,頤和園博物館,“形意萬千——漢字文化大觀展”,觀眾欣賞董其昌節(jié)臨懷素《自敘帖》卷。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展覽匯集了國內(nèi)11家文博單位90余件(組)文物展品,其中不少是難得一見的國寶重器。唐顏真卿書《羅婉順墓志》是2020年夏天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區(qū)考古發(fā)掘唐代元大謙、羅婉順夫婦合葬墓時出土。墓志27行,滿行28字,共刻有楷書729字。墓志第二行下方清晰可見“長安縣尉顏真卿書”。
羅婉順卒于天寶五載(746年)4月,據(jù)顏真卿年表記載,該年顏真卿38歲,授通直郎,陟長安縣尉,與墓志中顏真卿銜“長安縣尉”相合。該墓志是目前國內(nèi)唯一經(jīng)由科學考古發(fā)掘出土的顏真卿早年書跡真品,也是該文物出土以來首次出省展出。從墓志中可以看出,顏真卿早期書法筆畫瘦硬、方正俊秀、氣骨峻峭,對研究顏真卿早期楷書作品具有重大意義,也為書法愛好者提供新的范本。此墓志為國家一級文物。
4月20日,頤和園博物館,“形意萬千——漢字文化大觀展”,觀眾欣賞唐顏真卿書《羅婉順墓志》。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唐張旭書《嚴仁墓志》于1992年1月出土于偃師市磷肥廠擴建工地,共計430字。張旭以草書著稱于世,而此墓志書丹運筆雄健、結體寬綽、端莊平穩(wěn),是張旭難得一見的楷書作品,為國家一級文物。
4月20日,頤和園博物館,“形意萬千——漢字文化大觀展”,觀眾欣賞西周直口附耳三足銅盤。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展覽還展示了西周直口附耳三足銅盤、唐顏真卿《爭座位帖》拓本等國家一級文物。展覽不僅詳細講述了漢字發(fā)展的歷史脈絡,更是通過精品文物的佐證,將字體流變、書法書風演變、書寫工具革新、漢字傳播發(fā)展等重要文化知識進行了闡述和展現(xiàn)。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