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種起源:人類是怎么變富的》 吳樂旻 著 中信出版集團
制圖/吳千千
馬爾薩斯其實錯了
本書將證明:馬爾薩斯對馬爾薩斯陷阱的解釋是錯誤的。
我認為,要是以重要性與奇特性來衡量,人類發(fā)展史上最引人矚目、最值得追問的現(xiàn)象,就是現(xiàn)代經濟增長的起源:如果一個星球上的生產力爆炸已經啟動,享受其成果的智慧生命理解這一切是如何發(fā)生的嗎?我們不妨把這個問題稱作“富種起源之謎”:人類,這個物種,是怎么變富的?
經濟史學家格里高利·克拉克繪制的世界人均收入變化圖,代表了一個當代學者對人類經濟史的認知:人均收入曾在全世界范圍內長期停滯——雖有波動起伏,但不見持續(xù)增長的趨勢——直到工業(yè)革命發(fā)生,才在一部分地區(qū)開始持續(xù)穩(wěn)健地增長。從停滯到增長,轉折點出現(xiàn)在1800年左右。所謂富種起源之謎,其實是兩個謎疊加在一起。1800年以前,人類為什么窮?1800年之后,人類是怎么變富的?其中第一個謎又是第二個謎的基礎。不理解一開始為什么窮,就無從理解后來的轉折。
1798年,托馬斯·馬爾薩斯發(fā)表了《人口論》。200多年過去了,馬爾薩斯的理論——兩條公理下的三行小“程序”:富則生,窮則死,人多就窮——已是幾乎所有科學家思考歷史的基本框架。他的名望,在古往今來的經濟學家中只有斯密、馬克思和凱恩斯可以比肩。他的思想,在幾乎所有歷史研究中都不動聲色地成為不可或缺的底色,至今還通過一流學者的學術暢銷書,震撼著成千上萬的讀者。
可是,馬爾薩斯其實錯了。本書將會闡明:真正桎梏人類陷于長期貧困的“神咒”和馬爾薩斯所設想的完全不一樣。所謂的馬爾薩斯陷阱即使存在,最根本的原因也不是馬爾薩斯機制。
事實上,200多年來,說馬爾薩斯這兒錯那兒錯的學者何止百千,批評中,尤以下面兩種聲音最為常見。
第一種聲音說,現(xiàn)代經濟增長已經證否了馬爾薩斯理論。這種說法的潛臺詞是馬爾薩斯對“1800年以前人類為什么窮”的解釋沒有問題,只是1800年以后遇到了新情況。果真如此,這些批評者所謂的證否恐怕是言重了。如果馬爾薩斯真能解釋工業(yè)革命前上萬年的歷史,這樣的成就還需要吹毛求疵嗎?
第二種聲音多見于人口學和經濟史學的研究。研究者考察前工業(yè)時代個別地區(qū)的經濟人口數(shù)據后往往發(fā)現(xiàn),“富生窮死”的馬爾薩斯效應遠比馬爾薩斯想象的弱,人口增長率與人均收入關系不大。
但是,幾乎所有批評馬爾薩斯的學者,都只是質疑馬爾薩斯機制于一時一地之強弱。幾乎從沒有人挑戰(zhàn)過馬爾薩斯理論最核心的貢獻:對1800年以前全球人均收入的長期停滯——所謂馬爾薩斯陷阱的解釋。
探索與以往研究層次不同的答案
比重新解釋馬爾薩斯陷阱更重要也更迷人的問題是,人類最后是怎么跳出“馬爾薩斯陷阱”的?封印人類上萬年之久的“神咒”為什么在200多年前突然解封了?工業(yè)革命是怎么開始的?現(xiàn)代經濟增長是如何發(fā)生的?人類是怎么變富的?
這是經濟史學乃至整個經濟學的“圣杯”問題,早已吸引了無數(shù)學者來研究。當馬爾薩斯經濟學仍然主導我們認知的時候,幾乎所有投入這個問題的學者都把馬爾薩斯機制當作神咒,都用馬爾薩斯模型去描述古代社會,靠調整馬爾薩斯的假設來解釋后來增長的發(fā)生。他們的理論怎么可能切中要害?重新解釋了“為什么窮”,我們接下來要尋找的,是與這個新解釋恰好吻合的一套新理論,來解釋人類是怎么變富的——這就是本書第三部分《魚躍》的內容。
學術界每年都有研究工業(yè)革命起因的新作出版。但這本書探索的,是一個與以往研究層次不同的答案。說句玩笑話,如果外星人真的問起“人類是怎么變富的”,那么能引起他們共鳴的應該就是書里這個答案。這么說可能會讓你犯嘀咕:“一本經濟史的學術讀物,怎么說到外星人上去了?”
我把與外星文明的對話當作一個思想實驗。這個思想實驗并不只是個噱頭。人類歷史只有一脈,“富種起源”也只發(fā)生過一次。嚴格來說,任何有關貧困陷阱和富種起源的理論都是現(xiàn)階段的地球人所無法證偽的。但是,在銀河系乃至整個宇宙,高等智慧文明的“富種起源”很可能發(fā)生過成千上萬次。當我們設問:富種起源有沒有普遍規(guī)律?這個問題唯有在星系和宇宙的實證環(huán)境下才有意義。我們雖然沒有外星文明的樣本,但在思考這種問題時,不能沒有超越本星球的視角。外星文明的富種起源或許也有它們的“火藥”“新大陸”“大不列顛島煤鐵礦”。但在這些偶然因素之上,有沒有一些超越個別星球的普遍規(guī)律?這不正是文獻中幾乎所有學者最渴盼的那個答案嗎?這也是本書第三部分《魚躍》想要達致的目標。
你也許會問,“你怎么知道外星人的‘工業(yè)革命’是怎么回事?難道它和地球上的工業(yè)革命原理相通?”我們當然沒有辦法直接觀察外星文明,所以只能靠邏輯推理。本書的模型會在富種起源和生物學現(xiàn)象間建立關聯(lián)。
為歷史愛好者換一副新思維框架
這本書分成三個部分:《靜水》《流深》《魚躍》,每個部分介紹一個理論,解釋一個現(xiàn)象?!鹅o水》解釋古代社會生活水平的變化;《流深》破解古代社會人均收入停滯的奧秘,亦即馬爾薩斯陷阱的成因;《魚躍》講述人類文明如何跳出陷阱,開啟現(xiàn)代經濟增長。
隨手翻一翻這本書,你會看到很多圖,偶爾還會看到簡單的公式。只要你學過經濟學原理,這些圖和公式就會讓你倍感親切。它們都是原原本本的經濟學模型。
按理說,通俗讀物不該有這些東西。霍金在《時間簡史》里說,一本科普書每增加一個公式,銷量就減半。在出版界,這句話幾乎被奉為金科玉律。但中信出版社的編輯在和我溝通之后,還是選擇把模型放在書里。
我們覺得,霍金的這句話或許適用于《時間簡史》,卻不能當作普遍真理。模型傳遞信息更為有效,一頁圖示模型,抵得上10頁云遮霧繞的文字??桃馐÷阅P停粫黾幼x者的理解難度。用文字代替,精確性不足,再加上本書邏輯逐層遞進,每個層次的文字表述哪怕只有10%的模棱兩可,誤差累積到最后,也會讓讀者連蒙帶猜如行夜路。
我還有一個小小的心愿,那就是向讀者介紹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我的假想讀者不僅有學界的同行,還包括當年十八九歲的“自己”。我希望借著自己這本書,向那個年齡的求知者傳布經濟學之道。這個道,并不是任何具體的知識,重要的是他們從中接觸到了經濟學的思維方式。
但是,無論讀者是高中生,還是經濟學教授,這本書都不宜跳讀,不宜速讀。
不宜跳讀,是因為此書與傳統(tǒng)教條大相徑庭,各章之間又以邏輯相連、層層遞進。跳讀之所以在別處可行,是因為讀者與作者有相似的思維框架,于是,讀者只要截取若干片段就可以八九不離十地猜出一本書的主旨和思路。但這本書旨在為歷史愛好者換一副新的思維框架。拿舊框架去套新框架,恐怕會竹籃打水。
不宜速讀,是因為書中有簡單的圖示模型,部分段落可能要精讀多遍才能理解。對付效用品模型和定向移民模型時,你最好能跟著把模型畫一遍,復盤整個推理過程。你會從中體驗到一種玩乾坤于股掌的恍惚感。
(作者為清華大學經濟學學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博士)
(原標題:人類是怎么變富的)
流程編輯:U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