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幹,五代南唐畫家。江寧(今江蘇南京)人。生卒年不詳,但知后主李煜朝(961—975)為畫院學生,那么應是稍遲于李成。在用筆的堅挺及墨法的精微上兩人有些相似,但李成長期生活于北方,畫中多作飛流危棧,斷橋絕澗,煙云變滅,林木蕭瑟,一派北方崇山曠野的森嚴廣闊;而趙幹則擅長描畫南方山水,多作江南一帶的樓觀、舟楫及水村、漁市、花竹等景象,表現(xiàn)的是南方“煙波浩渺,風光明媚”的湖光水色。 《江行初雪圖》為趙幹的傳世名作。絹本長卷,縱25.9厘米,橫376.5厘米,設色。卷初題字“江行初雪,畫院學生趙幹狀”,后人定為南唐后主李煜所題,因為在五代時期畫家尚無在畫上題字的習慣。而這“學生”,是畫院內的一個官秩,并非我們通常理解的學生概念。李煜十分愛好書畫,雖說其時宋朝已經建立,他不過稱臣茍安于一隅,但依然設立畫院,其中不乏名家,趙幹即其一。而《江行初雪圖》確也體現(xiàn)出皇家畫院獨有的細膩工致。圖繪冬日初雪的一條寒江,下方是坡岸,前后有兩隊行人,主騎驢而仆步隨其后。前是一主一仆,縮瑟而行;后是兩主兩仆,一主回首,以手指劃,與后者交談。主人都戴帽,著厚衣,而隨仆則衣衫單薄,縮成一團。畫面上方是江面,水道錯落,江渚時現(xiàn),岸邊蘆葦低垂,岸上樹木蕭肅,已現(xiàn)初冬景象。而水面上則極其熱鬧,有漁人或張網,或收網,或牽舟而行,或駕舟穿梭于河道,忙碌著的老老少少,似乎全無視于初雪飄灑,寒風蕭瑟,但看水中搭建的窩棚,撐傘以避風雪,綣縮其中的兒童臉露苦色。這是當時普通的漁家生活的真實寫照。畫家以尖利爽落的線條勾畫出這將近三十人的衣著、動態(tài),甚至表情,細致入微,生動傳神。滿圖水面的魚鱗紋,尖細綿密,柔而帶剛,無一筆懈怠。樹木大多枯枝,偶見霜葉殘柳,用筆頓挫老辣,極具功力。雖說滿紙的水面,很少土石,但依然可以看到五代時山水畫皴筆的雛形。細看水邊土坡和碎石,用以勾廓及結構、紋理的線條密布。唐代的山水畫多勾而無皴,五代開始勾筆漸多,于是后人便將勾輪廓及結構的線謂之勾,而將勾紋理的線條謂之皴。此圖的樹干上已經可以清楚地看到皴筆,因此坡、石上也密布線皴,只是還不能清楚地名其狀。既是“初雪”,自無滿地的積雪,只是雪花飄灑而已。此圖沿用唐以來常用的“灑粉法”,將鉛白粉彈落在畫面上,在墨綠色的水面的映襯下,白點飛舞,十分優(yōu)美地展現(xiàn)了初雪的情景。我們似乎又見到了《清明上河圖》那樣的人物與場景完美結合的大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