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直口快、心急火燎、心急如焚、心煩意亂、心緒不寧、心悅誠服、心照不宣、心靈手巧、心安理得、心曠神怡、心花怒放、心不在焉、心馳神往、心潮澎湃、心浮氣躁、心無旁騖、心灰意冷、心滿意足、心心相印、心血來潮、心勞日拙、心存芥蒂、心病還須心藥醫(yī)、心有余悸、心如刀割、心懷鬼胎、心如止水、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明眼亮。
一、心不在焉
意思是心思不在這里,指思想不集中。
出處:“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西漢·戴圣《禮記·大學(xué)》
二、心血來潮
意思是心里突然或偶然起了一個念頭。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四回:“但凡神仙,煩惱、嗔癡、愛欲三事永忘……心血來潮者,心中忽動耳
三、心膽俱裂
意思是嚇破了心和膽。形容受到極大的驚嚇。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竊念備漢朝苗裔,濫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綱紀崩摧,群雄亂國,惡黨欺君,備心膽俱裂?!?/p>
四、心照不宣
意思是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開說出來。也指互相之間明白或共同認可一件事物,做出相同的判斷。同時,對方心中所想所希望的予以回應(yīng),而無需對方提醒。
出處:清·曾樸《孽?;ā罚骸皬埛蛉朔愿辣M管照舊開輪,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了
五、心悅誠服
意思是愉快地接受某種觀點、事實等,誠心誠意地信服或服從。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六、心直口快
釋義:形容性情直爽,有話就說,
出自元·張國賓《羅李郎》第四折。
七、心浮氣躁
解釋:形容人性情浮躁,做事不踏實。
出處
林語堂《京華煙云》第一章:“木蘭很敬仰她父親,他一直拒絕逃離北京,一直拖延到七月十八。后來既然決定了到故鄉(xiāng)杭州去避難,便冷靜異常,從容準備,處變不驚,方寸泰然。因為她父親沉潛于黃老之修養(yǎng)有年,可謂真正的道家高士,從不心浮氣躁。”
八、心花怒放
心花怒放,成語,形容內(nèi)心高興極了。近義詞:興高采烈、欣喜若狂、喜笑顏開。反義詞:愁眉苦臉、黯然銷魂、五內(nèi)俱焚。
出 處:佛教以清凈的本心譬為蓮花,故名“心花”。
《圓覺經(jīng)》:“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成就正覺,心花發(fā)明,照十方剎?!?/p>
唐譯《華嚴經(jīng)》卷六六:“又如滿月出現(xiàn)虛空,令可化者心花開敷。”
南朝梁簡文帝《又請御講啟》:“俾茲含生,凡厥率土,心花成樹,共轉(zhuǎn)六塵。”后來多用“心花怒放”比喻心情開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