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yīng)該是曹植,雖然這是一個傳奇故事,但是最早記載者應(yīng)該是三國時期的曹植
資料:董永,東漢時人,據(jù)歷代縣志及《大清一統(tǒng)志》所記,均載為今廣饒縣人。其里居當(dāng)系縣城南5公里的董家村。
董永早年喪母,與父親董還如相依為命,以種田為生。靈帝中平年間 (184~189年),山東青州黃巾起義,渤海騷亂,董永隨父親為避亂遷徙至汝南(今河南省汝南一帶),后又流寓安陸(今湖北省孝感市)。董永的父親病亡,無力埋葬,向人借錢1萬,言定日后做錢主的奴仆,以身抵債。董永扶亡父靈柩回鄉(xiāng),葬于城北。在返回償債途中, 路遇一女子,愿做董永的妻子。二人同至錢主家,女子一月之內(nèi)為主家織絹300匹,償還了欠債。三國時詩人曹植的《靈芝篇》單詠此事:“董永遭家貧,父老財無遺,舉假以供養(yǎng),庸作致甘肥。債家填門至,不知何用歸。天靈感至德,神女為秉機(jī)?!睂τ诙榔薜乃鶠椋駠ニ哪辍独m(xù)修廣饒縣志》說:“抑古俠女者流之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