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堅(An Kyon約 1400~1470)
朝鮮李朝初期畫家。字可度,又得守,號玄洞子,又朱耕。無法考證其確切生存年間,據(jù)載世宗年間(1419-1450)活動最為活躍,可能死于成宗(1469-1494)初年。池谷人。自幼聰明敏捷,做事謹愼且博識。喜愛繪畫,擅長山水畫,受中國五代、宋初李成和北宋著名畫家郭熙的影響頗大。安堅不僅憑借卓越的天賦,又與當時最出眾的松雪體書法家和最大的中國畵收藏家-安平大君深交,將其所藏中國畵深入硏究幷領會極高境界后,兼取各家而自成風格。留下了“冬景山水圖”、“夢游桃源圖”、“靑山白云圖”等無數(shù)優(yōu)秀作品。同時代性見(人名)曾稱贊“靑山白云圖”是最優(yōu)秀的作品。他的山水畫深為朝廷器重。其筆法剛勁優(yōu)美,對奠定李朝初葉繪畫發(fā)展的基礎作出較大貢獻。與新羅的率舉,高麗時代的李寧一起被稱做朝鮮的三大畵家。傳世作品較多,有《夢游桃源圖》、《雪天圖》、《赤壁圖》等,多為朝鮮古畫珍品?!秹粲翁以磮D卷》,長106厘米,寬38厘米,為絹本水墨淡彩,上有當時高官名儒21人的題跋。整個畫面構圖宏偉。由于安堅對繪畫的功底深,又汲取了中國繪畫技法,故能融會貫通,自成一格。他在對朝鮮山水的深刻觀察和準確描繪為基礎上,寫陶淵明桃源之境,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流露出濃厚的朝鮮情趣。另有繪畫珍品如《雪天圖》、《赤壁圖》等,也是他的代表作。
這幅作品將中國文學中所謂“桃源”的理想境界通過“夢游”重新解釋,表現(xiàn)了獨特的境界。1447年4月的一天,安平大君夢中與樸彭年漫游桃源,醒后即命安堅據(jù)此作畫。安堅向自己想象力的極限挑戰(zhàn),僅三天就將充滿神秘氣息的桃源景象鋪展在一幅畵上。東洋卷畵普遍以肩寬從右向左展開看,但此幅畵卻是將畵全部展開后從左向右流覽。除了幾座房以外,桃源大部分被盛開的桃花和濃厚的霧氣籠罩,周圍的山雖是奇巖怪石,但通過柔和的質感和積極的明暗效果,令人聯(lián)想到遠離世俗的神秘世界。畫上除了松雪體書法家安平大君親筆的跋文,又另附申叔舟,樸彭年等當時賢人21人的贊詩。 他們都是朝鮮初期的著名詩人與書法家,故此畵遂成為了詩,書,畵三絕的歷史名作。
此運用平原與高原相對照的手法,更加突出了山勢的雄偉壯觀與幻想的感覺,又為了強調宏大的視覺效果,此處運用鳥瞰圖法來描繪廣大平原。繪畫線條細致靜謐,畫面整潔,除了已被剝落的只有痕跡的桃花花蕊的金彩以外,上色工底高超,至今保持華麗,鮮艷的顏色。右下端蓋有『池谷可度』印,再下面蓋有『可度』的長方形印。
安堅畫《夢游桃源圖》時已是正4品的護軍官職。而此前的宮廷畫家官職品級最高只有6品。這是朝鮮建國以來的第一例。后代的畫家和書畫評論家對他的評論極高, 成伣在 《慵齋叢話》里這樣說:
安堅得到了世宗大王三兒子安平大君的寵愛,在安平大君的所藏品中占多數(shù)的北宋郭熙畫風為基礎又揉合了多派畫風,而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安堅除了他所擅長的山水畫外,還創(chuàng)作過肖像畫,花卉畫等各樣作品。
與記錄不同的是,實際流傳下來的只有“夢游桃源圖”一幅,另外“四時八景圖”“瀟湘八景圖”“赤壁圖”等作品亦有人說是其作品,由此可看到他的畫風的一面。
李上佐
約生于1465年,出身家奴,屬于“jian人”階級,本無資格入圖畫署。但由于畫技超絕,被中宗破格提拔成為畫員。他師法南宋院體畫風,代表作有《松下步月圖》,從其左下角的山巖松樹以及僅以棱線表現(xiàn)的遠山看,完全是馬遠的構圖和畫法。特點是“單一構圖”:一棵蒼松,一位高士在一個隨從相隨下在月下漫步。他和安堅一樣,都是深得中國繪畫精髓的畫家。
姜希顏(1419-1464)
字景愚,號仁齋,晉州人,文科及第,歷任直提學、仁壽府事等職,曾到過中國北京,是李朝著名的文士。繪畫宗法中國南宋院體和明初浙派風格,有詩書畫三絕之稱,但傳世作品很少。從《高士觀水圖》和《渡橋圖》可以明顯看出他與浙派的淵源關系。特別是前者,畫法洗練,才氣流溢,非一般畫員畫家可比。
高士観水図 紙に水墨 23.4*15.7cm
國立博物館所藏
畫面右側,在蔓草籠覆著絕壁,絕壁之下,有一名文士貼著下巴匍匐在巖石上,閑逸地俯望澗中流動的溪水。畫面左側中央提寫仁斎二字.
1679年制作的中國畫譜 《芥子園畫傳》中《高云共片心》中的人物形態(tài)與此畫如出一轍。姜希顏曾經(jīng)出任前赴中國的使臣,此圖究竟是他閱覽了《芥子園畫傳》后的模擬創(chuàng)作,還是他影響了《芥子園畫傳》的編纂,這已經(jīng)很難辨別真?zhèn)瘟恕5?,朝鮮與中國的藝術影響之深刻則是毫無疑問的。
申師任堂(1504-1551)
江陵人,杰出的詩人、畫家、書法家。李朝李學大儒李珥的母親。她的草蟲畫,如《西瓜與石竹花》、《茄子與蜂蝶》、《燈籠草與蜻蜓》、《射干與蟬》等,皆活靈活現(xiàn),饒有情趣。她的漢詩如《思親》:“千里家山萬疊峰,歸心常在夢魂間。寒松亭畔雙輪月,鏡浦臺前一陣風。沙上白鷗恒聚散,波頭漁艇每西東。何時重踏臨瀛路,采舞斑衣膝上縫?!北蛔u為情景交融的佳作。她的書法作品也表現(xiàn)出獨特的韻味。
金禔(1524——1593)
字季綏,號養(yǎng)松堂、養(yǎng)松軒、養(yǎng)松居士、醉眠。中宗時代的左議政,《龍泉談寂錄》的作者金安老(1481——1537)的次子。是一位詩書畫俱佳的畫家。1537年(中宗32年)后,遠離仕道,傾心創(chuàng)作。他不僅擅長山水畫,其他諸如人物、牛馬、翎毛草蟲畫也很出色。晚年名譽恢復,官至圖畫署別提。1590年參與了“光國原從功臣”圖卷的創(chuàng)作。其山水畫師法安堅體與南宋院體,又吸收浙派的諸多特色,形成獨特的畫風。與崔笠的詩文、 韓濩的字號稱當代三絕。代表作有《童子牽驢圖》。他的哥哥金祺也是有名的文人畫家。
金明國(1600-1662 以后)
字天汝, 號蓮潭 ,又號酔翁。官職図畫署教授, 1636年與 1643年二度以通信使的身份前往日本。 從現(xiàn)存其遺作來看,大部分屬于安堅派畫風,有部分具有浙派后期的狂態(tài)邪學派畫風的作品。用筆粗獷奔放,狂肆倔強,筆觸皴擦,黒白明判,棱角尖銳,不亞于明代的吳偉??梢哉f,到了金明國,自李朝初年以來的畫壇宗法南宋院派與浙派的形式主義達到極致。其豪放的風格在代表作《雪中歸驢圖》等人物畫中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李禎
一般認為,李朝繪畫(主要指山水畫)風格演變上可分為前后兩期,前期主要師承郭熙、李成為代表的北宋畫風和以馬遠夏圭為代表的南宋院體畫風,還有明代的院體和浙派。如果按明代莫世龍的標準,可以概括為“北宗”;后期則宗法“元四家”,以及更主要的宗法明末清初時所推崇的屬于“南宗”的畫法。而李禎(1578——1607)正是這一轉變期的代表畫家。李禎字公干,號懶翁,全州人,祖父是著名的宮廷畫家李上佐,父親李崇孝、叔父李興孝也各有畫名。出身畫院世家,自幼有異才,5歲能成單幅,10歲已經(jīng)小有所成。1589年參與長安寺的改筑工作,繪制了大量山水畫與佛畫。1606年出使中國,受到了當時著名畫家的輪番稱贊。可惜未及30歲即英年早逝,沒有留下更多的作品。李禎善畫枯木平遠、竹石茅舍。畫法疏簡,格調天真幽淡,以淡泊取勝。
鄭鄯(1676——1759)
字元伯,號謙齋,又號蘭谷光州人,是對朝鮮畫的形成起關鍵作用的人物。早年受中國清初文人畫影響,中年以后逐漸擺脫清代畫風影響,游歷全國名山大川,開始實景寫生。他深為金剛山的雄偉氣勢以及峭拔的山巖所陶醉,用一種類似冰柱的垂直皴法加以表現(xiàn)之。他以朝鮮的山水實景,諸如松林、天空的云朵為藍本,憑著自己對大自然的真實感受,創(chuàng)造出完全不同于中國傳統(tǒng)的畫法。這種畫法被稱為“東國真景山水畫”,為朝鮮畫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代表作有《金剛全圖》、《仁王霽色圖》。
1751年閏5月下旬,鄭鄯76歲時的作品。以仁王山的巖石作為遠景,其下畫有霧色與樹木,構圖簡單而大膽。運用由上而下的俯瞰法與從遠處眺望的高遠法,著意表現(xiàn)雨后山巒的質感。以披麻皴勾畫山峰走勢,再以濃墨斧劈皴表現(xiàn)雨濡峰頂以及峰巒的背陰處。中景和近景用橫筆米點畫樹林。并渲染出山間白氣。此圖南北宗畫法并用,配合的相當完美,與金剛全圖同為其代表作。畫右上端用墨筆寫著〈仁王霽色辛未閏月下浣〉,其下面蓋著鄭敾的白文方印和元伯的朱門方印。
尹斗緒(1668-1715)
祖籍海南,字孝彥,號恭齋。他是因《漁父四時詩》而著稱的孤山尹善道的曾孫,也是茶山丁若鏞的外曾祖。1693年時25歲中進士,但見到因為黨派之爭朝政日益混雜之后,索性辭官,靠詩書畫度過一生。1712年45歲時,他回到全羅南道海南的蓮洞,從此與書法和繪畫為友,精于人物和馬。其與同時的沈師正(號玄齋)、鄭鄯(號謙齋)齊名,因為他們同為文人畫家,名號中又都有“齋”字,因此號稱“士人三齋”。尹斗緒特別重視繪畫的真實性,與早期的那種粗獷寫意的畫風不同,他注意描寫客觀對象的“真形”。是在朝鮮繪畫史上起到承前啟后作用的重要畫家。其子尹德熙和孫子尹精受其影響均擅長繪畫,他的曾外孫茶山丁若鏞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在性理學領域的研究也頗受矚目。
在他海南故宅的綠雨堂中,不僅收藏著他的代表作《自畫像》,還收藏著可窺見其多種學術傾向的地圖和畫帖。他的收藏品中還包括為傳播南宗文人畫風起到重要作用的《顧氏歷代名人畫譜》,表明他對南宗畫風曾有過研究。尹斗緒流傳下來了很多傳世佳作,包括由著名的《自畫像》和《采艾圖》等60余部作品組成的《海南尹氏家傳古畫帖》,以及其它許多作品,著作有《記拙》。
金弘道 (1745-1816以后)
(金弘道 畫像)
字士能,號檀園、檀丘、西湖、高眠居士,金海人。受當時的評論家兼文人畫家戶曹參判姜世晃的推薦成為圖畫署的畫員。1773年時年29歲時繪制了英祖和太子的肖像,并借此踏上仕途,歷任多種官職,官至忠清道延豐縣監(jiān)。據(jù)說他外貌清秀,風度翩翩,氣宇軒昂,而且性格活躍,如神仙下凡。
金弘道因精于風俗畫而著稱,但是在南宗畫、生平圖、神仙圖、風俗畫、道釋人物畫、畫鳥畫、真景山水、肖像畫上也同樣表現(xiàn)出了卓越的繪畫功力。其中,山水畫成就最高。他的山水畫總是適當留下空白,采用縮小描繪對象的高密度構圖法和簡約概括的描畫手法,以及雅致的暈染法,這使他的山水畫達到了揉和真景山水畫和南宗文人畫的極高的藝術境界。
他所創(chuàng)造的風俗畫采用了簡練又富于結構美的圓形構圖法,詼諧幽默地描繪了朝鮮后期庶民的生活。不僅以當代人民群眾樸素、勤勉的勞動生活和民俗游戲為題材,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階級身份關系。這種風格對同時代的兢齋金得臣和蕙園申潤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的弟子們也忠實地追隨著他的畫風,其子肯園金良驥、琳塘白殷培、蕙山劉淑、詩山劉運弘等人很好地繼承了他的風格。
在他的山水畫中,多少能感覺到鄭繕和金應煥的影響,但他以實景為素材,獨創(chuàng)出被譽為“檀園法”的簡練又富于個性的畫風。
他不僅在山水畫領域有所建樹,在道釋人物畫領域中也達到了獨到的境界。粗曠有力的衣褶,風中飄蕩的衣襟,純真無邪的臉是其人物畫的特點。
代表作有表現(xiàn)騎馬途中偶然聽到黃鸝啼聲而止步的《馬上廳鶯圖》、《群仙圖八曲屏》、《叢石亭圖》、《渡牛圖》、《杜甫詩意神仙圖》、《群仙圖》、《舟上觀梅圖》和由充滿韓國式詼諧和情趣的25幅畫組成的《風俗畫帖》,以及多個山水畫帖。
風俗畫帖—相撲 紙本淡彩 28cm*24cm 龍仁湖巖美術館藏
他的代表作之一朝鮮畫《摔跤圖》,通過摔跤手和觀眾的模樣生動逼真地描繪了當時朝鮮民族喜歡的民俗游戲的一面。一個摔跤手為摜倒對手,咬緊牙關拉起了對手的腿,對手則為掙脫危機,臉繃得緊緊的使出九牛二虎之力。通過一對摔跤手的表情,生動地描繪了摔跤最后決勝負時的焦急感和緊張感。
有脫下紗帽溫文而雅地坐在那里觀看的人,有上身后仰哈哈大笑的人,有蜷縮著身體坐在那里緊張地注視摔跤場的人,有用手做指點的人,有用扇子遮住臉屏聲息氣觀看的人等等,觀眾頗具個性的面貌與摔跤場緊張的氛圍相協(xié)調,真實地描繪了當時人民群眾樸素而樂觀的生活場景。
還有賣麥芽糖的小孩子,似乎對摔跤賽毫無興趣,背對著摔跤場大聲叫賣麥芽糖,也給人以很深的印象。
觀眾圍繞摔跤手幾乎形成了正方形,這種構圖引人視線集中到摔跤手,還能一眼看到摔跤場全景。
《摔跤圖》是研究朝鮮畫和史料的寶貴資料。
申潤福(1758—?)
本貫慶尚南道高霊,字笠父、號蕙園。 李朝図畫署畫員,官至僉節(jié)制使。 潤福的畫以辛辣的畫筆揭露了社會的陰暗面。他常常以妓女、平民、奴婢為中心,表現(xiàn)出市民生活氣息。以朝鮮后期城市發(fā)達的工商業(yè)和富裕的平民階層等為背景,這些畫深層次反映了城鎮(zhèn)街道中的尋歡作樂的氛圍。畫中的大部分人物,不管男女,大體上是瓜子臉,眼眉往外往上翹,呈現(xiàn)出一種煽情的模樣,顯出都市的老練美和浪漫的情趣?;輬@的畫部分采用了姜熙彥和金弘道風俗畫的畫法,與明末和清代的戀情小說中的插圖還有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有類似的傾向。但是,繪畫材料、筆墨、涂彩、人物描寫等方面具有申潤福獨特的畫法。這種畫法對以后的朝鮮末期的劉運弘、劉淑等人及至1930年李用雨的人物畫都產生了影響。他的作品被報有成見的文人斥為“低俗”,他本人也被逐出圖畫署。代表作《恵園風俗畫帖》。
月下情人圖 35.20cm*28.30cm 漢城澗松美術館藏
這是以男女情愛為主題的風俗畫。夜色濃郁,天空中露著月牙,一對情人立于墻角僻靜之處幽會??铑}:“月沉沉,夜三更,兩人心事兩人知。”包括人物的動作及表情在內,表現(xiàn)出了非凡的描繪能力。采用了投影手法,使畫面更加栩栩如生。筆觸細膩的、柔軟,表現(xiàn)了典型環(huán)境。女子低眉害羞以及男子回眸注視欲語的神情,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