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位于園之西北,東與抱山樓相接。夏山疊石以青灰色太湖石為主,疊石似云翻霧卷之態(tài),造園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皺的特性,疊石多而不亂,遠觀舒卷流暢,巧如云、如奇峰。近視則玲瓏剔透,似峰巒、似洞穴。山上古柏,枝葉蔥郁,頗具蒼翠之感。山下有池塘,深入山腹,碧綠的池水將整座山體襯映得格外靈秀。北陰處有一涓細流直落池塘,叮咚作響,池中游魚嬉戲穿梭于睡蓮之間,靜中有動,極富情趣。池塘右側(cè)有一曲橋直達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頗具寒意,即使炎熱的夏天,人們步入洞中,頓覺清爽。中空外奇、跌宕多姿的雙峰夏山,是玲瓏剔透的太湖石與高超疊石技藝完美結(jié)合的產(chǎn)物。我國國畫里有"夏去多奇峰"的意境,夏山的主體部分,正是利用太湖石柔美飄逸的曲線和形姿多變的品質(zhì),壘出停云之勢,模擬夏天氣象。在布景造境方面,夏山更是做足了文章。山上黃馨紫藤,繁花垂條;山下古樹名木,蓊郁青蔥;山間石室幽邃,石梁凌波;山頂流泉飛瀑,有亭翼然。盤旋石階而上,登至山頂,一棵紫藤迎面而立,使人悠游其間忘卻了無盡的煩憂。個園夏山,可說真切、唯美地再現(xiàn)了典型環(huán)境中的江南山水。抱山樓是座七楹長樓,巍然艮跨一夏秋兩山之間,兩山東西依樓而掇,有多條山徑直通樓上,抱山樓在空間連接兩山,樓前長廊如臂,擁抱兩山于胸前,這是抱山樓得名的由來。抱山樓長廊,猶如凌空飛架的天橋,廊上漫步,不經(jīng)意間就跨越了兩個不同的季節(jié)。
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春天的山影淺淡如同美人的微笑,夏天的山是鮮美的翠綠,秋天的山是明凈的如同美人的面妝,冬天的山慘淡無色就好象睡著了沒精神。
這四句話出自宋代畫家郭熙,郭熙是中國北宋畫家,繪畫理論家。字淳夫。生卒年不詳,是河陽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擅山水,初自學(xué),后師法李成,頗受啟發(fā),筆法大進。以繪畫供奉宮廷,頗得宋神宗趙頊賞識,被授以書院藝學(xué),后升遷待詔。負責(zé)考試畫工,鑒定宮中藏畫等。郭熙有《早春圖》、《關(guān)山春雪圖》、《窠石平遠圖》、《幽谷圖》、《古木遙山圖》等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