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問》的作者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列御寇。
《湯問》一篇,筆鋒橫掃天下,天地至理,萬物奧妙,以饗博物君子。文中載有諸多超逸絕塵的神話傳說,極言天地之廣闊無垠,萬物之繁榮駁雜,以期突破世人囿于視聽的淺陋常識,消除種種流于表象的巨細、修短、同異分歧,列子先借由殷湯與夏革的對話,暢談時空的無極無盡,并且難能可貴地表達了“天地亦物”的宇宙觀;再通過大禹和夏革的兩段言論,說明自然界的生息變幻以及人世間的壽夭禍福都是無所待而成,無所待而滅,即使博學(xué)多識的圣人也未必能夠通曉其中的規(guī)律與奧秘。就好比四方八荒的政風民俗,彼此相異卻未足為奇,因為它們都是在不同的人文地理環(huán)境下“默而得之,性而成之”,屬于自然而然的產(chǎn)物,萬事萬物既然不可以憑借有限的耳聞目見來臆斷其是非有無,那么通達大道的至理名言自然也無法按照慣常思維去理解其深刻內(nèi)涵。所以列子有以詹何持鉤、扁鵲換心等寓言故事來譬喻為人處世所必須葆有的平衡狀態(tài),亦既“均”?!熬庇谛g(shù),則可以內(nèi)得于心,外應(yīng)于器;“均”于技,則可聆高山流水,響遏行云。事實上,文中講述的所有詭異奇特的技藝,都是為了將人工作為的巧妙上推于道的境界,由此,“乃可與造化者同功”。只可惜,至情至理往往命同孔周三劍,雖為代代相傳的至尊之寶,卻只能“匣而藏之”,即使偶現(xiàn)其光,也被疑為了無用處的廢物或是荒誕虛妄的謠傳,從而被迫“無施于事”,適形避世。
列子,漢族,本名列御寇(“列子”是世人對他的尊稱),中國東周戰(zhàn)國時期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道家學(xué)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學(xué)家。對后世哲學(xué)、文學(xué)、科技、養(yǎng)生、樂曲、宗教影響非常深遠。著有《列子》,其學(xué)說本于黃帝老子,歸同于老、莊。創(chuàng)立了先秦哲學(xué)學(xué)派貴虛學(xué)派(列子學(xué))。是介于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xué)派承前啟后的重要傳承人物。
列子最早提出宇宙生成四階段思想 ;《列子》中的“天體運動說”“地動說”“宇宙無限說”等學(xué)說,都遠遠早于西方的同類學(xué)說 ;開創(chuàng)融寓言與哲理為一體的先秦散文文風 。
列子一生安貧樂道,不求名利,不進官場,隱居鄭地40年,潛心著述20篇,約十萬多字?,F(xiàn)在流傳的《列子》一書,在先秦曾有人研習過,經(jīng)過秦禍,劉向整理《列子》時存者僅為八篇,西漢時仍盛行,西晉遭永嘉之亂,渡江后始殘缺。其后經(jīng)由張湛搜羅整理加以補全。全書共載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等134章,基本上以寓言形式來表達精微的哲理。眾多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謂家喻戶曉。
列子一書被譽為默察造化消息之運,發(fā)揚黃老之幽隱,簡勁寵妙,辭旨縱橫,是道家義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兩小兒辯日》[4] 被編為小學(xué)語文人教版6年級下冊第1課。列子一向低調(diào),有所謂“子列子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者”,可見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說的“和光同塵”的境界,故而列子在歷史上的事跡也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