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是中國戲曲發(fā)展史上最光輝的歷史階段之一。在元雜劇中,《西廂記》“天下奪魁”,對后世影響很大。
那么,《西廂記》的作者是誰呢?對于這個問題,從明代開始出現了幾種不同說法。元末鐘嗣成的:《錄鬼簿》和明初朱權的《太和正音譜》及稍后王世貞的《藝苑厄言》都認為《西廂記》的作者是王實甫。幾乎與此同時,又出現三種意見,認為《西廂記》是關漢卿作或者關漢卿作王實甫續(xù)和王實甫作關漢卿續(xù)。
《西廂記》全劇共5本21折,所謂“關作王續(xù)”或“王作關續(xù)”,意即其中第五本系由王或關補續(xù)。由于對王實甫和關漢卿的生平后人知之甚少,因此《西廂記》究竟出自誰人之手,都不能提出使人信服的理由來。
解放后,認為《西廂記》為王實甫一人所作成為國內比較通行的看法。游國恩等主編的《中國文學史》認為“王作關續(xù)”是封建統治者對《西廂記》的排斥和丑詆譚正璧盡管也認為《錄鬼簿》和《太和正音譜》的說法是可信的,但他又認為,關漢卿也是作過《西廂記》的,不過不是雜劇,而可能是小令(《氏府群玉》卷四中,就有關漢卿作的總題為《崔張十六事》的《普天樂》(小令16支),從而就有了關漢卿作或續(xù)作《西廂記》雜劇的誤傳。
從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又有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新的見解。例如,陳中凡對王實甫獨作說和“王作關續(xù)”說都加以否定。
他認為,《西廂記》確實原由王實甫創(chuàng)作,但那不是多本連演的雜劇?,F存的《西廂記》打破了元雜劇一本四折,每折由一個獨唱到底的通例,在王實甫生活的元代前期還不具備這種條件。
再則,《西廂記》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方面與公認由王實甫所創(chuàng)作的《麗》等劇相比,都有極大的差異。
因而可以推知現存的《西廂記》是在元曲創(chuàng)作陣地南移到杭州,受到南戲影響后,由元代后期曲家改編而成的。
從史料記載來看,無論是最早有關《西廂記》記載的元人周德清的《中原音韻》,還是明初朱權的《太和正音譜》,都只摘引了《西廂記》前四本,而對第五本卻沒有任何提及,因此推斷“王西廂”原本應是四本,金圣嘆將第五本定為“續(xù)書”還是有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