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因敗為成
【拼音】: yīn bài wéi chéng
【解釋】: 因:依據(jù)。順著失敗來做成功的事情。指在失利的情況下,考慮到于己有利的方面,轉敗為勝。
【出處】: 《宋書·王玄謨傳》:“聞因敗為成,臂上金瘡,得非金印之征也?!?/p>
【舉例造句】: 昔曹沫三敗而收功于柯盟,馮異垂翅而奮翼于澠池,皆能因敗為成,以功補過。 ★蔡東藩《兩晉演義》第二十六回
成語】: 因變制宜
【拼音】: yīn biàn zhì yí
【解釋】: 變:突然發(fā)生的事件。根據(jù)突然發(fā)生的事件,采取與之相應的措施。
【出處】: 《漢書·江充傳》:“充因自請,愿使匈奴。詔問其狀,充對曰:‘因變制宜,以敵為師,事不可豫圖。’”
【舉例造句】: 若此二者,所謂陰虛者陽必湊之而然,此則或從補,或從汗,當因變制宜,權其緩急,而治分虛實也。 ★明·張景岳《景岳全書》卷六
【拼音代碼】: ybzy
1、為虎作倀,拼音為wèi hǔ zuò chāng,漢語成語,意思是舊時迷信,認為被老虎咬死的人,他的鬼魂又幫助老虎傷人,稱為倀鬼。比喻幫助惡人作惡,幫壞人干壞事,幫兇。孫中山《革命原起》:“有?;庶h發(fā)生,為虎作倀,其反對革命,反對共和?!?/p>
2、為人師表,成語。師表:榜樣,表率。指在人品學問方面作別人學習的榜樣。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多指教師。
3、為民除害,拼音是wèi mín chú hài,意思是替老百姓鏟除禍害。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七回:自然以為民除害為主。
4、為人說項,讀音wèi rén shuō xiàng,漢語成語,指替人說好話。行轅中又送來幾封京里書札,雯青一一檢視,也有親友尋常通賀的,也有大人先生為人說項的。(清·曾樸《孽?;ā返诰呕兀?/p>
5、為期不遠,拼音是wéi qī bù yuǎn,意思是快到規(guī)定或算定的日子。毛澤東《在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上的講話》:“肅清這一部分殘余敵軍,還需要一些時間,但已為期不遠了?!?/p>
一、己溺己饑 [ jǐ nì jǐ jī ]
釋義: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出處: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p>
白話譯文:大禹想到天下還有被水淹的人,就好像自己正被水淹著一樣,稷想到天下還有餓著的人,就好像自己正餓著一樣。
二、己饑己溺 [ jǐ jī jǐ nì ]
釋義:別人挨餓、落水就象自己挨餓、落水一樣。舊時形容在位者關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對別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將解除別人的痛苦為己任。
出處:《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白話譯文:禹想天下有溺水的人,由己溺的了;想到天下有饑荒的國家,由自己餓了,因此這樣的當務之急。
三、己所不欲 [ jǐ suǒ bù yù ]
釋義: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希望他人對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種言行對待他人。
出處:春秋·孔子《論語》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白話譯文: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