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飲茶時仍用茶餅,但大多已不再直接烹煮茶葉,稱為點茶。點茶時,將已經碾細的茶末直接投入茶碗,然后沖入沸水,略加攪拌后即行飲用。正是在點茶方式的基礎上,宋人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被稱為“斗茶”的飲茶娛樂方式。
“斗茶”也稱“茗戰(zhàn)”,就是比賽茶葉與點茶技藝的高下。斗茶之風始于五代,宋代時極為流行,從文人士大夫直至平民百姓,無不熱衷此道。斗茶前先要將茶末碾碎過篩,茶末越細越好,這樣入水后才能漂浮起來,也容易產生湯花并聚集起來,從而“盡茶之色”。
斗茶的過程分為四步,首先是熁(xié)盞,即預熱杯盞。北宋蔡襄(1012—1067)曾說:“凡欲點茶,先須熁盞令熱,冷則茶不浮?!钡诙綖檎{膏,即往盞中挑入一定量的茶末,注入少量沸水,調和成濃稠膏狀。第三步為點茶,也是斗茶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即往盞中注入沸水。注水時,要求水自壺嘴中涌出呈柱狀,注時連續(xù),一收即止。最后一步為擊拂,就是用一種類似小掃帚狀的茶筅(xiǎn)攪動茶湯,使之泛起湯花。
斗茶的輸贏主要是看茶面湯花的色澤、均勻度以及茶盞與茶湯相接處的水痕。湯花均勻、色澤鮮白為上品。湯花長時間緊貼盞壁而不退散,是為上好,稱為“咬盞”,而湯花散逸較快,則稱“云腳渙亂”。
除斗茶外,宋代還流行一種名為“分茶”的茶藝。分茶前,先將茶末煮至一定程度以培養(yǎng)湯花,然后注入茶盞,輕輕攪拌以欣賞茶湯表面變幻莫測的各種湯花。南宋陸游(1125—1210)詩句“矮紙斜行閑作草,睛窗細乳戲分茶”中就提到了分茶這種宋代流行的茶藝。
宋代飲茶風氣極盛,茶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即便貧賤人家,也是少不得的。在臨安城內,與酒肆并列的就有茶肆,茶館布置高雅,室中擺置花架,安頓著奇松異檜。一些靜雅的茶館,往往是士大夫期朋約友的好場所。街面上或小巷內,還有提著茶瓶沿門點茶的人,賣茶水一直賣到市民的家中。大街夜市上。還有車擔設的“浮鋪”,供給游人茶水,這大概屬于“大碗茶”之類。
宋人的好茶,比起唐人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酒中有趣,茶中亦有趣。黃庭堅所作的《品令·詠茶》詞,將宋人的烹茶飲茶之趣,寫得如此深沉委婉,是茶詞中一篇難得的佳作。詞中有句云:“味濃香永,醉香路,成佳境。恰如燈下故人,萬里歸來對影??诓荒苎?,心下快活自省?!憋嫷矫啦瑁绶昃脛e的故人,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滿足感。
宋人于茶中尋趣,還有斗茶之趣。士大夫們以品茶為樂,比試茶品的高下,稱為斗茶。唐庚有一篇《斗茶記》,記述幾位相知一道品茶,以為樂事。各人帶來自家擁有的好茶,在一起比試高低,“汲泉煮茗,取一時之適”。不過,誰要真的得了絕好的茶品,卻又不會輕易取出斗試,舍它不得。蘇軾的詞《月兔茶》即說:
環(huán)非環(huán),玦非玦,
中有迷離月兔兒,
一似佳人裙上月。
月圓還缺缺還圓,
此月一缺圓何年?
君不見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團,
上有雙銜綬帶雙飛鸞。
“小團”為皇上專用的餅茶,得來不易,自然就舍不得碾碎去斗試了。斗茶雅事,由士大夫的圈子擴展到茶場,這就成了名副其實的斗試了。盛產貢茶的建溪,每年都要舉行茶品大賽,這樣的斗茶又多了一些火藥味,又稱之為“茗戰(zhàn)”,用茶葉來決勝負。范仲淹有一首《斗茶歌》,寫的正是建溪北苑斗茶,詩云:“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斗茶味兮輕醍醐,斗茶香兮薄蘭芷。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味過醍醐,香勝蘭芷,要在眾目睽睽之下決出茶品的高下。
原來建溪的斗茶,是為了斗出最好的茶品,作為貢茶獻到宮中,這樣的斗茶大概應是很嚴肅的。斗茶既斗色;也斗茶味、茶形,要進行全面鑒定。陸羽《茶經》說唐茶貴紅;宋代則不同,茶色貴白。茶色白宜用黑盞,盞黑更能顯出茶的本色,所以宋時流行紺黑瓷盞,青白盞有時也用,但斗試時絕對要用黑盞。宋代黑茶盞在河南、河北、山西、四川、廣東、福建等地出土很多,其中有一種釉表呈兔毫斑點的黑盞屬最上品,稱為“兔毫盞”,十分珍美。
斗茶品味與觀色并重,因此宋代涌現(xiàn)出不少品茶高手。品出不同茶葉味道,判斷出高低,也許并不是十分困難的事,不過要分辨色、形、味都很接近的品第,卻并不容易,要品出幾種混合茶的味道就更難了。發(fā)明制作小龍小鳳茶的蔡君謨,懷有品茶絕技,往往不待品飲,便能報出茶名。有一次,一個縣官請他飲小團茶,其間又來了一位客人,蔡氏不僅品出主人的茶中有小團味,而且雜有大團。一問茶童,原來是起初只碾了夠二人飲用的小團,得知又加了客人后,由于碾之不及。于是加進了一些大團茶。蔡氏的明識,使得縣官佩服不已。
斗茶之趣吸引了詩人,也吸引了畫家,元代趙孟頫摹有《斗茶圖》一幅,可以看作宋代斗茶的寫實。圖中繪四人擔茶挑路行,相聚斗茶,也許就是四個茶場主,隨帶的有茶爐、茶瓶、茶盞,看樣子馬上就要決出高低來了。
斗茶風氣的源起,似乎可以上溯到五代時期。五代詞人和凝官做到左仆射、太子太傅,位封魯國公。他十分喜好飲茶,在朝中還成立了“湯社”,同僚之間請茶不請飯。這樣的湯社,實際是以斗茶為樂趣。后來宋人斗茶風熾,可能與此有所關聯(lián)。
宋代不僅有斗茶之趣,還有一種“茶百戲”,更是茶道中的奇術。據(jù)《清異錄》說:“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決,使湯紋水脈成物像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曳即就散滅。”用茶匙一攪,即能使茶面生出各種圖像,這樣的點茶功夫,非一般人所能及,所以被稱為“通神之藝”。更有甚者,還有人能在茶面幻化出詩文來,奇上加奇。當時有個叫福全的沙門有此奇功,“能注湯幻茶成一句詩,并點四甌,共一絕句,泛乎湯表。”這簡直近乎巫術了,雖然未必真有其事,但宋人茶藝之精,則是不容質疑的。
宋代以后,飲茶一直被士大夫們當成一種高難的藝術享受。歷史上對飲茶的環(huán)境是很講究的,如要求有涼臺、靜室、明窗、曲江、僧寺、道院、松風、竹月等。茶人的姿態(tài)也各有追求,或打坐、或行吟、或清談、或掩卷。飲酒要有酒友;飲茶亦須茶伴,酒逢知己,茶遇識趣。若有佳茗而飲非其人,或有其人而未識真趣,亦是敗興。茶貴在品味,一飲而盡,不待辨味,那是最俗氣不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