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市的澠池縣段村鄉(xiāng)趙溝村是一處歷史悠久的古村落,這里自然環(huán)境極佳,唯美的田園時代在這里才能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給人無限美好的遐想空間,令人心動不已。
澠池縣的段村鄉(xiāng)趙溝村,是一個隱藏在大山里的古村落,村子南面的連綿大山名字叫做筆架山和書山,筆架山和書山的名字也是因為山的形狀而得名,村民們說正是由于這兩座沾染書香氣的大山庇佑,這里風(fēng)水非常好,自古以來這里就建有私塾,村子里書香氣息濃厚,從古至今出了很多名人和知識分子。近些年也出過幾位清華、北大的學(xué)子,還有在名校任教的教授。
村口的一棵古槐樹已經(jīng)2200多年,據(jù)說是建村植樹,村子也已經(jīng)有2000多年的歷史,由于以前村子地處大山,交通不便,村子里的建筑也是就地取材,大多為石頭建造,游走在村子里,明清時期的房屋隨處可見,恍若穿梭在時空隧道,這里的人民風(fēng)淳樸,熱情好客。隨便走進村民家參觀拍照,他們都是笑臉相迎耐心解答。
周六約了兩位朋友前去澠池趙溝村拍攝,一行人剛到村子里就找到一戶村民家先行報飯,等拍攝完了到了飯點就能吃上熱乎可口的飯菜了,大嫂問起我們想吃點啥,我們給大嫂說出門人不講究,家里有啥就吃啥,主食弄個手搟面就行,大嫂說現(xiàn)在村里也沒什么菜,剛好這幾天在山上采摘棠梨花,還有蒸好的白蒿苗,家里有土雞蛋,再給你們炒個香蔥雞蛋,你們看行嗎?
入鄉(xiāng)隨俗,我們自然是聽從了大嫂的安排,但是對于棠梨花還是提出要看看是個啥東西。說起蒸白蒿,倒是每年都會吃上一兩頓,既是野菜也是中藥,也算是藥食同源。炒棠梨花幾個人還是第一次聽說,就想看看是個啥東西,大嫂說這幾天有人來村里收購棠梨花,3元一斤,說是收了去授粉還是做什么化妝品,具體她自己也不太清楚,這棠梨花要吃含苞待放的骨朵,開了就不好吃了,你們幾個也是有口福,早幾天晚幾天都吃不上新鮮的棠梨花了。
大嫂說剛好早上我上山采摘回來還沒賣,放在盆里用水泡著準(zhǔn)備洗了中午自己吃,你們來了我一會炒點你們嘗嘗鮮,這是泡在水里的棠梨花。這棠梨花就是個時令東西,一年也就這個時節(jié)能吃上一兩頓,嘗個鮮還對身體有好處,一個朋友用手機在網(wǎng)上搜索了一下,說是棠梨花清肺、澀腸,幫消化,看來還真是個好東西。
大嫂說其實棠梨花的做法很簡單,棠梨花采摘回來要先擇干凈,去掉樹枝雜葉,然后用清水浸泡清洗一遍,燒開水焯一下用涼水浸泡。涼拌熱炒都行,涼拌的倒是清淡,只是我怕自己這廚藝不行,涼拌不合你們口味,還是給你們炒一下吧。
等到我們饑腸轆轆地回到打掃家里的時候,案板上放著搟好的面,大嫂正在廚房里忙碌著給我們炒菜,剛好炒的就是棠梨花,大嫂說里面配的是山上挖的小蒜苗,放點辣椒和正常炒菜一樣炒就行了,棠梨花吸油要稍微多放點油。大嫂說炒菜的油是南瓜籽油,去年南瓜種得多了,挖出來的南瓜籽就壓榨成了油。
大嫂說如今村子里旅游的人多了,自己在村子里沒事,就添置了桌椅板凳專門接待你們這樣的外地游客吃飯,太高檔的飯菜自己也不會做,就是農(nóng)家飯和當(dāng)?shù)氐奶厣朗?,糧食是自己家里種的,雞蛋是自己家里養(yǎng)的雞下的,趕上了好時代,不用出門在家也能賺錢,雖然不多,也算是有個收入。
大嫂手腳麻利,炒好了幾盤菜,就趕緊切面條,煮好的面條配著新鮮的菠菜葉盛在了碗里,面條的量也比較大,臊子是西葫蘆丁西紅柿炒雞蛋。雞蛋是大嫂自己家養(yǎng)的土雞下的蛋,顏色這叫一個黃啊,說叫什么北京雞蛋,問起來才知道這是一種品種叫北京雞的白色雞下的蛋,下的雞蛋皮也是白顏色的。
等到飯菜上齊,幾個人開始狼吞虎咽地吃飯,一碗簡單的手搟面,幾盤家常菜,吃出了小時候的味道,也吃的我們非常舒服,朋友說蒸白蒿炒的時候油放的有點多,應(yīng)該清淡一點,大嫂憨厚地笑著說道:油放少了怕你們說村里人小氣,這一不小心就放多了。吃飯的時候,大嫂一再說,面條還有,不夠了再給你們下,想吃饅頭家里也有,你們放心,饅頭面條管飽吃。吃完飯,這一桌飯菜大嫂收了我們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