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景區(qū)內(nèi)有大量各種類型的寺廟,也造就了九華山佛教圣地的美譽和輝煌。這里的寺廟大多歷史悠久,歲末香火旺盛,效果極佳,吸引了大批世界各地游客的目光。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1.九華山寺廟數(shù)量據(jù)2022年統(tǒng)計,九華山共有寺廟99座,固定場所5處,均屬九華山宗教局管轄。具體來說,前山83個,后山16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寺廟9座,省級重點寺廟30座。
2.九華山廟完整列表(包括名稱、地址等詳細信息)
3.九華山廟分布表
4.4.1、化城寺九華山名剎介紹
成化寺是九華山唯一的寺廟,坐北朝南,軸對稱布局,由南向北逐漸升高。分為前后四部分,依山而建,有山門寺、天王殿、佛經(jīng)樓。建筑莊嚴、古樸、宏偉、高大,是九華山第一寺、將軍叢林。
據(jù)《安徽通志》記載,唐開元七年(719年)24歲的新羅皇室弟子金巧覺剃發(fā)出家后,于唐開元、天寶年間帶著白狗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到九華山獨居石屋,食米于石棧,苦修數(shù)十年。
據(jù)《九華山志》年記載,唐朝至德二年(757年),佛教有諸葛誕等。擴建了檀宮和尚舊址,建了寺廟,把地方擴建了藏起來;建中二年(781),請史刺史張炎到寺,朝廷賜“程樺”匾額。玄宗、宗申、清康熙和甘龍都給了匾額和金匾。
2、肉身殿
全國重點寺廟。原名金帝藏塔。位于九華街神光嶺。它創(chuàng)建于唐朝的貞元年間。大殿寬3間,深16米,用白白玉鋪成。它是一座1.8米高的漢白玉塔基,中間是一座七層樓高17米的木塔。
寶塔每層八面背面均有神龕,每面供奉56尊大小不一的金像,均為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漆太郎所塑。北門外有一個半月形的瑤臺,上面有三個大罐。
一是位于肉身殿北拜臺東側(cè),高120 cm,直徑109cm;二、肉館位于北白臺,高120 cm,直徑109 cm。第三,位于肉身殿北面祭臺西側(cè),高120厘米,直徑109厘米。這里比大殿南正門前寬闊很多,很多香客來這里燒香拜佛。
3、東崖寺
東崖寺建在東崖上,古稱東風?;ǔ撬聳|,崖上有一塊巨石,形似黑龍頭,有角、有齒、有鱗,刻有“十方”二字,史稱“東崖方云”。在峰頂?shù)谋泵嬗幸粔K黑色的巨石,又名巖左巖。相傳金帝藏禪定處東面的云潤堆,又稱地藏洞,是金帝藏居住的地方。
曾言坐殿,明萬歷年間擴建為殿。清中葉,定慧僧集資擴建大雄寶殿、萬佛樓、藏殿、禪房、靜室等。
現(xiàn)在的寺廟在1933年就被破壞了,只剩下鐘亭,亭的二層和六個角,里面掛著古老的“靜鐘”,鐘響遍了九子峰。有小觀尖峰、天池龍女泉、閔陵園、通惠寺、太白書城遺址等。
4、甘露寺
在坎兒井九華山北路半山腰的定心石下,相傳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佛教玉林到九華山拜菩薩,看到有一座佛龕
為全國重點寺院。原名“祗樹庵”,又名“祗園禪寺”。始建于明代,現(xiàn)存建筑為清代,清康熙年間為九華山化城寺東寮之一。與甘露寺、百歲宮和東巖禪林合稱九華山四大禪林。
6、上禪堂
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六年(1667年)玉林國師徒弟宗衍重建。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住持僧忝石擴建觀音殿。王文僖公贈額“秀觀云林”。
咸豐年間(1851-1861年)毀于兵燹。同治初年1862年)住持僧開泰募款重建。光緒年間(1875一1908年),由清鏞禪師續(xù)建萬佛樓。
1925年住持僧霞光,因其慈善有功,倪前知事贈額“佛國元勛”。
1928年住持僧志芳重修大殿,安單接眾,遂成為與百歲宮、東崖禪寺、祗園寺、甘露寺、蓮花寺、樂善寺等九華山七大叢林之一。
7、天臺寺
天臺寺又名“地藏寺”、“地藏禪寺”,位于安徽省青陽縣九華山的天臺峰頂,海拔1306米,為九華山位置最高的寺院。
因天臺是佛教徒朝拜地藏圣跡必到之處地,所以往往將天臺稱為九華山主峰,有到九華“不上天臺,等于白來”之說。
天臺寺橫臥于天臺、玉屏峰間的凹地上,坐北朝南,塊石木結(jié)構(gòu),硬山頂,是一座3層走馬通樓的民居式殿宇。是1983年國務(wù)院確定的漢地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