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北京急救中心曾面臨激增的呼入量,最高時一天呼入量是平時的6倍,達到3萬多人次,臨近春節(jié),北京急救中心現在的運行情況如何呢?總臺央視記者再次跟隨120急救車,體驗零點后急救人的堅守。
1月19日凌晨一點多,在北京急救中心調度大廳里,調度員們緊張有序地工作著。去年12月17日,北京疫情最吃勁的時候,記者曾來到這里拍攝,當時由于不少調度員感染新冠,在崗的調度員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而呼入電話中有相當大比例是針對感染新冠的咨詢電話。再次來到急救中心采訪,記者發(fā)現現在求助電話的內容大部分以受到外傷,以及老年群體突發(fā)疾病為主。
北京急救中心調度員葛書萌:現在的呼叫,還是以一些老年人的那些呼叫為主,腦血管病啊,包括可能會有一些車禍這種外傷型的,發(fā)熱的(呼叫量)都下來了,沒有那么多了。
記者在調度大廳的屏幕上看到今年1月18日呼入的急救電話是4000多次,而在去年12月9日單日呼入31000次,據介紹,目前北京急救中心的呼入量已經回落至常態(tài)的單日4000到5000次。
在北京急救中心一樓的急救車車組休息室里,剛剛出車回來的司機王鑫宇正抓緊時間吃點東西,夜班時間是晚8點到早晨8點,他要為后半夜工作積攢點能量。同一個車組的90后醫(yī)生高子龍正在整理上一趟出車資料。
北京急救中心醫(yī)生高子龍:這個站,最累的時候三班倒,有些地方有些人還要24小時輪班,很辛苦。
急救車車組一般由一名醫(yī)生、一名護士,一位司機和兩位擔架工五個人組成的。高子龍剛整理完上一次接診出車的材料,就又接到了新的任務。
急救車在零點后北京的大街上飛馳,不到十分鐘就趕到了患者所在小區(qū)。醫(yī)生高子龍在去接患者的路上,就已經聯系家屬,詳細了解了患者信息,患者孫大爺今年67歲,有慢性阻塞性肺炎、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當晚出現呼吸困難等癥狀。
在現場醫(yī)生高子龍對孫大爺身體情況快速評估后,建議家屬將老人送入醫(yī)院進一步觀察,對癥治療。
在急救車上,高子龍給孫大爺采取了吸氧、心電監(jiān)護等急救措施,孫大爺的血氧飽和度就從之前的80多,回升到了97,憋氣也明顯減輕。
急救車十幾分鐘后抵達了佑安醫(yī)院急診科。在和急診科醫(yī)護人員對接后,高子龍快速把孫大爺送入搶救室做進一步觀察治療。
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劉紅梅:目前每天派車次數在2500次左右。對于需要急救車的,兩千四五百次的滿足目前是100%的?,F在基本上達到了我們的急救車在常態(tài)運轉,平均的急救反應時間已比高峰的時候近半個小時縮短了,現在十三四分鐘。
據北京急救中心介紹,春節(jié)臨近,每天中心值班人員都24小時不間斷滿座席運行,保證120電話實時暢通。北京急救中心所有車組和人員不減,保障工作效率,同時急救中心還為有需要的急危重癥患者建立了綠色通道,暢通院前院內銜接,保證急危重癥患者得到及時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