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zhàn)爭片的缺點
戰(zhàn)爭片作為一種電影類型,近年來有所衰落,偶爾出幾部,格局趨于狹窄,沒什么可看的。數(shù)了一下,只有《血戰(zhàn)鋼鋸嶺》 《敦刻爾克》 《1917》 《中途島》等。都不錯,其他的基本都不太好。
前幾天面對悄悄上線的《前哨》,我沒抱太大期望。看完之后,我居然發(fā)現(xiàn)了。還不錯。值得一看,值得推薦。
尤其是喜歡戰(zhàn)爭片的影迷,千萬不要錯過。
第二,最大的看點是53美軍打400塔利班。
這部電影最大的看點是53名美國士兵與400名阿富汗塔利班人戰(zhàn)斗了近13個小時。最后,在空軍和地面部隊的支援下,美軍擊退了塔利班的進攻。在清理戰(zhàn)場時,美軍發(fā)現(xiàn)了150多具塔利班的尸體。美軍傷亡人數(shù)為8名美軍和3名阿富汗部隊陣亡,27名美軍受傷。
這場戰(zhàn)斗之后,所有幸存下來的士兵都被授予了勛章。其中甚至有兩人被美國總統(tǒng)授予美國軍方最高榮譽勛章,簡稱MOH勛章。這是美軍50年來第一次。這兩個人就是這部電影的主角,分別是上士克林特羅梅薩(斯科特.伊斯特伍德,沒錯,就是勞東木的兒子)和專業(yè)軍士上士蒂卡特(凱勒蘭德里瓊斯)。
美軍看似取得了慘痛的勝利,但隨后關閉了前哨。但對塔利班來說,無論是威懾還是戰(zhàn)略意圖都在重大傷亡后達到了目的。然而,美國原本打算放棄這個前哨基地,塔利班似乎沒有必要做出如此大的犧牲。這場戰(zhàn)爭變成了稀里糊涂的混亂,只有慘烈,沒有真正的贏家。
再往后推一點,這個叫基廷前哨的戰(zhàn)爭前哨,對雙方都太重要了。
3.為什么戰(zhàn)爭發(fā)生的地方很重要?
這個基廷前哨,位于阿富汗努爾斯坦省東部的坎德什山區(qū),(因此,這場戰(zhàn)役也被稱為“坎德什之戰(zhàn)”)靠近邊境,距離巴基斯坦只有14公里。美軍之所以在這里設立前哨,是因為高級官員認為前哨可以扼制塔利班的后勤供應。當然,塔利班會想除掉這樣一個眼中釘、肉中刺。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努爾斯坦省和坎德什地區(qū)的重要性。它位于阿富汗東北部,毗鄰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qū),穿過瓦罕走廊,距離中國新疆喀什不遠。這里地處偏遠,多山,遠離大都市,是恐怖主義的溫床。事實上,塔利班、基地組織、isis甚至叛軍在這一地區(qū)都異?;钴S。在這里建立基地,設立前哨,目的是堵住塔利班等恐怖分子的咽喉,像楔子一樣插入恐怖分子的活動區(qū)域,切斷恐怖分子的脊梁。自然,當塔利班知道這一點時,他們把美國的前哨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第四,崗位是坐靶。
對雙方都很重要的基廷哨,地理環(huán)境非常惡劣。它坐落在興都庫什山脈的一個偏僻的山谷里,三面被高山環(huán)繞。站在山腰往下看,哨位一覽無余,易攻難守,哨位里的人基本都是活靶子。
上圖是電影中的基廷前哨,下圖是實際的基廷前哨。實際的前哨比電影里的環(huán)境差?;⑶吧谌姝h(huán)山,另一面是水。山的高度使得前哨站的人必須幾乎90度仰視才能看到山頂。
但是對于美軍來說,哨所只能建在山谷里,因為駐地美軍負責那條路的巡邏和一些排雷工程的施工,然后那條路又是通往當?shù)貛讉€部落的必經之路,所以不得不建在山谷里。然而,在附近的山脊上建立了一個小型前哨站來守衛(wèi)和掩護下面的營地。(這個小小的前哨站由阿富汗國民軍把守,影片中并未展示。)營地也是專門建的,空地很少。建筑之間有掩體,上面有土和混凝土,防止炮擊。如果真的要把哨所建在位置更好的山頂,那就意味著一旦發(fā)生戰(zhàn)爭,后援就很難快速投送,很容易被徹底掐死。
第五,可以比作中印沖突。
這么抽象,其實這場戰(zhàn)役有個很好的對比,就是前幾天中印在加洛萬山谷的沖突。
根據(jù)美國衛(wèi)星的照片可以看出,中國郵政的地理位置也不是很好。它位于山谷中,背靠山川。軍事戰(zhàn)略上,地形不好。但是
是,考慮到加勒萬河谷一帶的海拔,平均都在5000米左右,高、寒、惡,河谷綜合而言已經算是好的位置了。當不存在最優(yōu)選擇時,只能進行次優(yōu)選擇。加勒萬河谷的中國營地與坎德什山區(qū)的美軍前哨,都做出了次優(yōu)選擇。所以,當襲擊初一發(fā)生,守方都相當措手不及。中國軍方在加勒萬河谷,首先遭遇印軍的突襲襲擊,導致帳篷被燒毀,人員被打傷,乃至部分傷亡,(據(jù)說我方死亡3人)。初期,我方處于極為不利的境地,但后援隨之而來。當中方整建制的一個營的軍力趕來救援時,形勢就完全發(fā)生了逆轉。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河谷的地形對守方不太友好,不過后援抵達后,對攻擊一方的印軍來說,要想要快速撤走,地形同樣不夠友好。加之天黑及寒冷,于是除了直接在械斗中不敵我方之外,印軍更多的傷亡來自潰敗逃脫時跌落懸崖造成的非戰(zhàn)斗傷亡。目前為止,報道說印方死亡20余人,實際上應該會更多。
基廷前哨守衛(wèi)戰(zhàn),同樣如此,美方在惡劣的地形中,倉促應戰(zhàn),完全是被動挨打,唯一能做的就是憑借彈藥硬扛下去,固守待援。畢竟,塔利班再強悍也打不過武裝到牙齒的后援大部隊。而后援一旦抵達之后,形勢就發(fā)生逆轉,終于是塔利班傷亡更多。
前面襲擊者看著獲得了重大進展,當后援趕來時,襲擊者依舊想要鞏固并托大戰(zhàn)果,于是戰(zhàn)斗就格外激烈,但綜合實力的不濟,最終的結果是注定了的。襲擊者必將反噬自我,大敗而歸。無論加勒萬河谷,還是基廷前哨,無不如此。
簡單說,《前哨》就是一部襲擊與反襲擊的攻防戰(zhàn),很慘烈。
六、原著是個大牛作品
不過,由于導演羅德·拉里本身曾經是一名美國陸軍退役軍官,而且他畢業(yè)于西點軍校,本片由他拍是比較合適的,他也格外有感情,沒有流于形式,有自己的想法,有對戰(zhàn)爭的思考在其中,這也使得本片的厚度增加了不少。
更多的厚度,還是來源于原著《被遺忘的前哨:美軍阿富汗戰(zhàn)爭親歷》。這本書國內已翻譯出版,但豆瓣評分因為評論人數(shù)不足而沒有出現(xiàn),可見讀的人并不多。不過,這本書在美國的影響力相當大,甚至被譽為是阿富汗題材的著作里最好的一部。首先,作者杰克·塔珀就不是泛泛之輩,他是美國有線新聞網(wǎng)(CNN)的王牌主播,每晚黃金時間主持CNN的時政節(jié)目TheLead,經常與各大政要談笑生風,而且該懟的時候絲毫不留情面,言辭犀利,很有自己的思想與看法。
杰克·塔珀作為艾美獎獲得者,也是歷史上唯一一位三次榮獲梅里曼·史密斯紀念獎的記者,并被國會榮譽勛章協(xié)會授予“德克薩斯麥克雷里新聞獎”。從2000年開始,杰克·塔珀報道了歷次的總統(tǒng)選舉大戰(zhàn)。多年來,杰克·塔珀始終關注中東、美國外交政策及國家安全議題,是最早一批對小布什政府阿富汗政策發(fā)表質疑的記者之一?!侗贿z忘的前哨》出版之后受到各方好評,榮登2012年《紐約時報》非虛構類暢銷榜,被譽為以阿富汗為背景的所有書籍中的佳作。
作為大咖筆下的名作,《前哨》原本應該獲得更多的關注??上?,無論是書還是影片,起碼在國內雙雙被低估了。
就這本紀實小說來說,它寫出的是基廷前哨的全局,橫跨了近4年的時間,從2006年春到2009年秋戰(zhàn)斗結束前哨放棄?;旧?,從哨所的建立到被放棄,全部都寫了出來。
影片《前哨》已經盡可能地將書里的內容展現(xiàn)了出來,不僅是觀眾最為期待的那場慘烈的攻防戰(zhàn),還有前面的鋪墊部分,戰(zhàn)爭只占了影片后面30多分鐘的戲份。
因此,整部影片看起來就像是《鍋蓋頭》+《黑鷹墜落》。
七、前松后緊的電影結構
前面鋪墊的部分,類似《鍋蓋頭》,講述的是哨所里的美軍日常生活,緊張與松弛并存,大大小小的襲擊不斷,但還是要生活。后面戰(zhàn)爭的部分而類似《黑鷹墜落》,就是被圍攻,然后迎來救援,再接著打,戰(zhàn)場場面異常慘烈。
整部影片,最值得稱道的部分無疑是后面的戰(zhàn)爭場面。因為,這部片不僅有專業(yè)演員在演,更有大量當時的士兵被請回來飾演當時的自己。因此,本片的戰(zhàn)術技能格外專業(yè),不僅槍械極盡還原當時的狀況,戰(zhàn)術及作戰(zhàn)技巧全部都力求還原,非常真實。
《前哨》將小說里涉及的內容,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改編,但也保留了戰(zhàn)事發(fā)生之前前三任指揮官的情況。電影開場,即一群美軍新成員來到哨站后,這些美國大兵們開著玩笑,相互問候,第二天就迎來了一場猝不及防的伏擊戰(zhàn)。
這群美軍官兵是美軍步4師3旅下屬第4騎兵團第6中隊B連,全片都以他們的視角展開。
其實,在B連來到之前,這座前哨已經發(fā)生過來三次換防。最早,2006年這座哨所由美軍第10山地師第3旅下屬71騎兵團3營的一個步兵連建立。當?shù)?旅撤離責任區(qū)后,173空降旅過來接防一年。173主要推行的是反叛亂戰(zhàn)略,重點是推動重建促進當?shù)厝撕献?,減少敵對行為,173旅期滿撤離后,步1師一個旅接防,因為毗鄰的巴基斯坦輸入大批新銳力量,173旅過去所推行并行之有效的反叛亂進程很快翻車,戰(zhàn)斗重新激烈 。直到2009年5月,步4師3旅下屬第4騎兵團第6中隊B連,也即《前哨》里重點刻畫的官兵來到了哨所。
超過接近四年的時間中,四支輪換部隊先后到基廷前哨駐扎,所有人全都第一反應就是這個地方選址太糟糕,不能防御,必須盡快關閉前哨并撤離,但竟然拖拖拉拉三年多,直到預定啟動撤退計劃前幾天遭到塔利班大規(guī)模進攻,搞出了大新聞。
前面說過了,哨所被建立在山腳,本身就是迫不得已?;氐焦适轮校@里再強調一下,如果設在山頂,當然便于防御,但是必須完全依賴空運補給,而美軍在當?shù)刂挥幸粋€旅,可用的陸航直升機資源很有限,無力負擔全空運后勤需求,而且設在山頂,因為地形限制,部分關鍵地區(qū)視野受限看不到。如果設在山腳下,壞處就是電影里演的很容易被三面環(huán)山的山上武裝分子襲擊,好處是毗鄰公路,和附近的阿富汗村莊也很近,(接近村莊本身就是很強大的理由,畢竟村落更聚人,掌控好了恐怖分子很難有所作為,無人往來的山頂駐防價值也大打折扣,)理論上來說可以從陸地獲得汽車運輸?shù)难a給,這就能大大降低對空運的需求。
不過,由于自然災害頻繁,早在2006年哨所被建立后不久,美軍就發(fā)現(xiàn)所謂的陸路交通也總是處于中斷狀態(tài),再加上這一帶總是被恐怖分子不斷伏擊,這個哨所絕非安全之地,早早就提出應該撤離。但美軍方的邏輯就是建立一個前哨很容易,放棄一個很難,長官們對底層的實際情況,并不足夠了解,而且對自身的強大也過于樂觀。
而且,幾個月前,哨所已經被打算于2009年的7月份撤離。但2009年恰好是阿富汗的大選年,為了大選順利進行,這個哨所就被延遲了三個月,打算于2009年10月6日最終撤離。不過,基廷前哨戰(zhàn)就發(fā)生在10月3日,撤離前的前3天。
影片前一個小時,快速講述了哨所四任指揮官的遭遇,以及哨所的日常。其實,在這之前,哨所還有兩任指揮官,影片只用臺詞提及了他們的名字。他們是第10山地師直升機失事死亡的營長芬蒂中校,被伏擊陣亡的173旅的一個連長博斯蒂克上尉。
影片中的第一任指揮官是奧蘭多·布魯姆飾演的上尉CO(commanding officer)本杰明·基廷,他是第10山地師的分管后勤和行政的中尉副連長。這也是這部影片里最大的演員咖,可惜的是,奧蘭多·布魯姆在影片中早早就掛了,成為在全片中第一個死掉的美國將士。有趣的是,《前哨》有些類似《黑鷹墜落》,在黑鷹那部片,當時尚未成名的奧蘭多·布魯姆也是影片中第一個掛掉的美國士兵。在《黑鷹墜落》中,布魯姆是在直升機的搖擺中,手沒有抓牢,直接跌落了下去,不是死于敵人的槍,而是很悲催地被摔死了?!肚吧凇防?,布魯姆飾演的中尉同樣死于墜毀,只是這次是車禍,汽車在狹窄的山路上無法通行,跌下了山崖,將車中的中尉帶了下去,不幸陣亡。
上面說過,哨所被建在山谷里,在于美軍覺得陸路方便支援。位于美軍后方大型基地里的營長邁克爾·霍華德中校就是這么認為的,于是他命令中型戰(zhàn)術車輛(LMTV)前往前哨,道路明明已很難走,可他非要堅持如此。本杰明·基廷中尉預感這個任務極端威脅,不愿命令部下貿然***,于是親自駕車前往。結果,行到路程一半,就無法再通行,霍華德中校便命令他們返回。實際上這時車輛已經進退不得了。結果,就在折騰之中,出事了,連人帶車摔下了路邊懸崖,車上6人全部意外死亡。
基廷前哨,這個名字就來源于本杰明·基廷中尉,在他死后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這個哨所。
電影里前哨第二任指揮官伊利斯卡斯上尉,現(xiàn)實中是步1師駐守基廷戰(zhàn)斗前哨的指揮官伊利斯卡斯上尉,如電影所演,在上任的第二天就在過橋時被遙控炸彈炸死。
伊利斯卡斯死后,173旅駐防期間與當?shù)厝嗣銖娊⒌年P系和重建任務實質性完蛋。步4師接防時,首任指揮官波特上尉,即電影里的黑人CO布拉沃德上尉的原型,確如電影中塑造的,因為擔憂自身安全從不離開作戰(zhàn)指揮中心,對下屬要求的開火還擊請求也過分謹慎。
波特上尉在哨所駐防三個月后正常調職離開,然后就是波蒂斯上尉接任。波蒂斯上尉也即是末代指揮官。
戰(zhàn)事打響之后,波蒂斯上尉并沒有沖鋒在前,不明所以的影迷可能還會覺得他做的不好,不夠勇敢。但實際上他做的沒有錯,整個戰(zhàn)事過程中,他始終堅守在指揮所里守著無線電,恰到好處地發(fā)揮了上通下達的指揮中樞作用,一邊隨時匯報戰(zhàn)場進度,讓上級了解情況,安排調度空中支援,一邊通過幾個核心士兵隨時掌握哨所各個防御點情況,特別是傷亡和補給彈藥情況,以便隨時安排預備隊和彈藥補充。戰(zhàn)后,他也獲得了高階勛章。
八、戰(zhàn)爭中的兩位英雄
就戰(zhàn)爭的過程而言,倒也簡單。畢竟,對于塔利班來說,預謀已久。影片中,協(xié)防的阿富汗軍官也多次提醒將有大批塔利班士兵會圍攻哨所,但因為他說的次數(shù)太多了,形成“狼來了”的效應,反倒沒人相信他。
片中,有具體的鏡頭展示,上一秒剛要洗澡,下一秒就被迫全裸拿起武器反擊,沒有任何準備時間,多帶帶拿出來稍顯滑稽的一幕卻是這些士兵在此鮮活的印記。襲擊太多了,也就疲累了,疏于時時繃緊弦提防了。
2009年10月3日早上凌晨5時58分,戰(zhàn)事正式打響。一時間,早就布御完畢的火箭榴彈、機關槍、無后坐力步槍和其他輕武器的一齊掃射過來,迫擊炮第15秒就會落到美軍陣地上一枚,猛烈地打擊毫無防備中的美軍士兵。美軍為基廷戰(zhàn)斗前哨提供支援火力的觀察哨遭到敵人的集中攻擊,完全喪失了作戰(zhàn)功能。第一名美國士兵在戰(zhàn)斗開始兩分鐘后就被擊斃。協(xié)助美軍小分隊作戰(zhàn)的20名阿富汗國民軍在戰(zhàn)爭發(fā)生不久就放棄戰(zhàn)斗,讓塔利班的部隊在攻擊開始后一小時就攻破了前哨的一側陣地。
美軍擊退塔利班一輪輪的進攻,戰(zhàn)斗打響半小時后,該哨所的美軍指揮官波蒂斯上尉通過電臺向上級報告,塔利班武裝分子已經從三個地方攻進了美軍營地,只有戰(zhàn)術指揮中心仍然在美軍士兵的掌控之中。
在這場戰(zhàn)斗中,不少新兵胡亂開槍,槍械毀壞的速度非???,而且彈藥儲備幾乎消耗殆盡,唯一剩下的聯(lián)系工具就是一部衛(wèi)星電話。波蒂斯上尉通過衛(wèi)星電話向上級求援,他在電話里叫喊著說:“我告訴你們,如果你們不快點增援,我們所有人都得死!”
跳過整體,我們按照影片的主角的故事來講,即最終獲得了奧巴馬總統(tǒng)頒發(fā)美國最高軍事獎勵“榮譽勛章”的美國陸軍上士克林特-L-羅梅沙及蒂·卡特。
先說羅梅沙上士,他的表現(xiàn)的確非常勇敢!
(現(xiàn)實中的克林特-L-羅梅沙)
?。ㄓ捌锏目肆痔?L-羅梅沙,由 斯科特·伊斯特伍德飾演)
在最初的一個小時內,猝不及防的美軍直接崩潰了,只能收縮陣地,死死守住兩座未燃燒的建筑,形成了一個狹窄的內部防御圈。剩下的一些美軍,則躲在“悍馬”軍車里面動彈不得。在這樣極其危險的情況下,駐守基廷哨所的美軍極有可能被全殲。
在這萬分緊急的時刻,克林特·羅梅沙參謀軍士挺身而出主動請戰(zhàn),對美軍扭轉局面作出巨大的貢獻。羅梅沙知道,此時自己必須要有所行動了,不然的話,全部都得死。
要知道,哨所處于完全被壓制的狀態(tài),防御采取的戰(zhàn)斗視角都是仰視,要想有效打擊敵人,是非常困難的。而塔利班則居高臨下,地形非常有利。而且這里不像加勒萬河谷,條件沒那么艱苦。塔利班從上往下打,比較容易。
羅梅沙迅速召集志愿跟隨他的人,組建了一支臨時5人小分隊,決心展開局部反攻,力圖將涌進營地的塔利班狙擊回去,并引領支援部隊抵達正確的位置。
于是,羅梅沙在沒有任何掩護的情況下,帶領小分隊在陣地上左沖右突,一邊躲避來自四周的掃射,一邊努力進行反制。此時,塔利班武裝有狙擊手在對美軍陣地上的有生力量進行獵殺,而且猛烈的炮火仍然不斷,高處的機槍也在瘋狂的咆哮。羅梅沙有著豐富的實戰(zhàn)經驗,并且意志極為堅決。他先是用SVD狙擊步槍打掉了對方的狙擊手,然后組織戰(zhàn)友進行反攻。
羅梅沙一邊打,一邊狂奔著實施偵察,力圖把增援部隊指引到駐軍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隨后,羅梅沙壓制了一支敵軍機槍小隊,塔利班用一枚RPG摧毀了他用作掩護的發(fā)電機,并向他發(fā)射槍榴彈。盡管如此,羅梅沙還是召集他的部下繼續(xù)前進。
羅梅沙指揮自己的小分隊狙擊不斷逼近的塔方士兵,但還是有三名塔利班突破了戰(zhàn)斗前哨的邊界,他命令小分隊暴露在敵火之下消滅他們。羅梅沙還用槍榴彈對塔利班武裝的機槍陣地實施攻擊,并成功將后者摧毀。
隨后,羅梅沙被一枚被火箭榴彈擊中,彈片炸傷了他的脖子、肩膀和手臂。盡管受傷,羅梅沙還是設法與戰(zhàn)術行動中心建立無線電通信,協(xié)調空中支援,擊斃了30多名塔利班,然后親自拔除塔利班武裝的另外幾個火力點。
在受傷的情況下,克林頓·羅梅莎參謀軍士還堅持提供壓制火力,幫助其他三名受傷的美軍士兵到達救助站,然后救出了另外幾名傷兵。美軍的幾名受傷士兵被困在前哨較暴露的地方。為讓傷員能夠撤退到援助站,羅梅沙上士的小隊在猛烈的炮火中向前推進了100米,提供掩護火力,以撤回更多的傷員。
依靠克林特·羅梅沙的努力,駐扎的美軍恢復信心,并實施重組,然后與數(shù)量眾多的敵人展開激戰(zhàn)。羅梅沙的戰(zhàn)斗精神帶給了美軍巨大的能量和勇氣,也是這次戰(zhàn)斗勝負手的關鍵人物。
羅梅沙的英勇行為為他贏來了廣泛的贊譽。2013年2月,美國時任總統(tǒng)巴拉克·奧巴馬在白宮舉行的儀式上授予美國陸軍上士克林特-L-羅梅沙(Clint L.Romesha)榮譽勛章。羅梅沙也成為第四因在阿富汗或伊拉克的英勇行為而獲得美國最高軍事獎勵的現(xiàn)役軍人。不同的是,羅梅沙活了下來,在他只看前面獲獎的三位士兵都死于戰(zhàn)場,收獲的不過是哀榮。
在基廷前哨保衛(wèi)戰(zhàn)中,除了羅梅沙上士的突出表現(xiàn)之外,還有蒂·卡特上士的表現(xiàn),也格外勇敢。
(現(xiàn)實中的蒂·卡特)
?。ㄓ捌械牡佟たㄌ?,由卡賴伯·蘭德里·瓊斯飾演)
卡特所在的小隊在戰(zhàn)事發(fā)生之后,也遭到了火力壓制,彈藥短缺。這位來自華盛頓州的戰(zhàn)士2次穿過一段暴露在敵火之下的100米長的路段,為小隊帶回彈藥補給。
在第二次運送補給的途中,一枚RPG在他一輛美軍非裝甲戰(zhàn)術卡車附近爆炸,爆炸的沖擊波把卡特擊昏。
當他恢復知覺時,塔利班已經突破了基廷防線??ㄌ氐呐笥阉沟俜摇っ匪?,在交火時也受了重傷??ㄌ睾敛华q豫地穿過RPG和機關槍火力的封鎖來到梅斯身邊,把他抬到掩體里,然后再次回來救助另一名受傷的士兵。
在那里,卡特設法恢復了他的小隊無線電臺協(xié)調醫(yī)療后送,然后協(xié)助戰(zhàn)友穿越100米長的敵火封鎖區(qū)將受傷的士兵轉移到援助站,然后又一次返回戰(zhàn)斗。卡特只有一支M4步槍,一直堅守著暴露在外的陣地,他在陣地上堅持了幾個小時,一發(fā)接一發(fā)地發(fā)射著5.56毫米子彈,擊退企圖占領陣地的塔方士兵。
卡特和羅梅沙2個人都戰(zhàn)斗了12個小時,直到增援部隊最終到達。他們的英勇行為,片中都有很詳細的展示與刻畫。同樣在2013年,自2月份羅梅沙獲得奧巴馬頒發(fā)的獎章之后,8月卡特也收到了美軍的最高榮耀勛章,成為第五位在中東戰(zhàn)爭中獲獎的現(xiàn)役士兵。
羅梅沙于2011年退役,他的故事在2016年寫入了他與凱文·費達科合著的傳記《紅排:美國英雄的真實故事》??ㄌ貏t于2012年再次部署到阿富汗,并于2014年從現(xiàn)役上士崗位上退役。
上文中提到的哨所末代指揮官波蒂斯上尉,因為整場戰(zhàn)爭中,一直堅守崗位,戰(zhàn)后也得到了DSC優(yōu)異服役十字勛章,可這是僅次于MOH的勛章。其他包括帶著快速反應部隊來支援的指揮官因為沒趕上什么近距離戰(zhàn)斗,只拿到了銅星而且不加V。這個哨所一堆戰(zhàn)死和先前事故死但是參加過近距離戰(zhàn)斗的拿到的都是加V的銅星,比如奧蘭多·布魯姆演的第一任指揮官和接任他第二天就被炸死的指揮官。加V與否的區(qū)別就在于是否在第一線,是否親臨戰(zhàn)場。
具體來說,27名士兵因戰(zhàn)斗中受傷而被授予紫心勛章,37名士兵被授予加“ V”字英勇勛章,3名士兵被授予銅星勛章,其余18名被授予加“ V”銅星勛章。9名士兵被授予英勇勛章。
九、影片的缺陷
《前哨》盡管還不錯,但畢竟沒有得到廣泛的贊譽。論缺點,當然是非常明顯的。
其一,人物的刻畫不夠精細,盡管影片有兩大主角,但對于他們性格的刻畫并不突出,看完之后,對兩人的印象依舊是模糊的。角色無成長過程,內心戲也少,甚至是面孔都淹沒在了一堆群演之中,實在是很不應該。
其二,這次戰(zhàn)爭很難談勝利,畢竟美軍傷亡慘重,而且對槍械的掌控,場面的混亂都暴露出了太多的問題。即便這部影片明顯是在美化美軍,但曝出的問題依舊很多,難讓人稱贊。
其三,對美軍過于美化了,相對于的就是對阿富汗國民軍及阿富汗村民的刻畫都過于性格單一,而且是嚴重的污名化,似乎只能與愚昧、貪婪、無能化等號。
其四,導演的野心明顯沒能hold住場面,對戰(zhàn)爭的反思與揭批,都蜻蜓點水,距《拆彈部隊》《綠色地帶》等差遠了。盡管導演很想表現(xiàn)出深度來,但是遠遠沒能做到。
還有一些缺陷,都夠致命,使得這部影片無法成為經典。
但喜歡戰(zhàn)爭片的影迷,還是可以看下的,它的戰(zhàn)爭場面,戰(zhàn)斗過程都很燃,可以當做一部爽片來看。
*備注,本文參考了以下內容,特此致謝
美國拍攝戰(zhàn)爭驚悚片《前哨站》,能否超越《黑鷹墜落》? 軍林之天下
王牌電視主持的小說改編,這部電影的慘烈讓人驚醒 巴塞電影
千萬別被滿滿二流山寨風的海報騙到,其實蠻硬核的 Devlali Number
一部制作精良的戰(zhàn)爭片 一幕展現(xiàn)武力輸出當代美式民主為何失敗的舞臺劇 原教旨托利黨人
歷史背后的歷史系列20—美國電影《前哨》背后的歷史 第五權力